新聞動態
|
權威發布!張掖市人才發展“授權松綁”政策清單來啦!一 人才引進 1 授予用人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自主權。 市屬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和科研院所在空編內引進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或副高級職稱及以上高層次人才,可自主設置引才條件、考試和考察等程序,自主制定、發布、調整引才計劃、安排引才進度,自主確定引才人選。人才引進后,引才單位按照“引進一名、備案一名”的要求,到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市委編辦辦理引進人才聘用、入編備案手續,備案手續5個工作日內辦結。(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財政局) 2 放寬急需緊缺人才引進條件。 列入當年市直集中引進計劃,符合《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目錄》的急需緊缺人才,學歷放寬至“雙一流”建設重點院校全日制本科生,參照高層次人才引進程序執行。(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3 支持“一事一議”引進成熟人才。 教育、衛生系統引進具有高級職稱資格或博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成熟型人才,可由用人單位采取“一人一策、一事一議、特事特辦”的方式,簡化程序直接引進并報人社、編制部門備案。(市人社局、市委編辦) 4 放寬醫療衛生人才自主引進條件。 市、縣區兩級醫療衛生機構可將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學歷醫學類專業人員、鄉鎮衛生院可將全日制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臨床醫學類專業人員作為急需緊缺人才,參照高層次人才引進程序執行。(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 5 暢通國有企業人才向事業單位流動通道。 市屬高校、科研院所和市屬醫療衛生機構從國有企業引進年齡在50歲以下、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人才,可按照有關規定考核考察后,根據管理權限辦理調動和聘用手續。(市人社局) 6 放寬艱苦邊遠地區事業單位招聘條件。 進一步落實艱苦邊遠地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政策,縣、鄉事業單位農技畜牧等行業中對實際操作能力較高的崗位根據需要適當放寬年齡、學歷、專業等崗位條件,降低開考比例,在約定服務期限的基礎上公開招聘。(市人社局) 7 發放引進高層次急需人才生活補貼和購房補貼。 市屬事業單位集中公開引進和自主引進、且符合當年《市直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專業目錄》的各類高層次急需人才,經認定后可按照第一、二、三類人才12000元、10000元、6000元的標準,連續五年每年給予生活補貼;在張新購商品住房的,按照第一、二、三類人才40萬元、15萬元、5萬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購房補貼。對柔性聘用的市級層面重點產業專家智庫入庫專家,在張工作滿1個月且有重大成果轉化應用的,經認定后每人每年給予5萬元的生活補貼。(市委組織部) 8 給予引進人才(團隊)項目扶持。 支持引進人才兼職參與科學研究、技術開發與成果推廣,對帶研發項目來張工作的,根據項目情況給予5萬元—100萬元的項目啟動經費,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落實50萬元—100萬元科技獎補資金。(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財政局) 二 人才培養方面 9 培養拔尖人才。 市拔尖人才培養周期三年,聘期內第一、二層次人才每年給予10000元、8000元生活補貼,支持開展科技創新、聯系服務基層、培養青年人才等活動。將第一層次人選作為省領軍人才后備對象進行重點培養,支持領銜組建科研團隊、實施重點人才項目,選派參加學術交流、進修深造或掛職鍛煉,優先推薦評選省領軍人才和隴原青年英才。(市委組織部、市人社局) 10 培養行業骨干人才。 市行業骨干人才培養周期三年,聘期內享受各行業領域確定的項目扶持、研修學習、免費體檢等相關待遇;每年年度考核為“優秀”“合格”等次的,分別發放3000元、2000元生活補貼。(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社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市農業農村局、市總工會) 11 給予關鍵技術攻關獎勵。 對準予立項的“揭榜掛帥”項目,按核定揭榜額的20%給予研發補助,最高不超過100萬元。(市科技局) 12 扶持青年人才科技創新。 加大對青年科技人才科研項目、經費傾斜支持力度,45歲以下科研人員主持承擔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的比例不低于30%。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平臺中45歲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擔任負責人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30%。(市科技局、市工信局) 13 鼓勵青年科研人員申報國家、省上項目。 對申報國家、省級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和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進入最后評審階段未獲立項的,給予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立項支持。(市科技局) 14 支持博士后開展研究。 優先推薦新入職的博士、博士后申報省級科技計劃項目,優先支持博士、博士后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大力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給予進站博士后每人每年不低于15萬元津貼。(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15 支持成果轉化和企業自主創新。 優先支持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創建國家技術轉移中心、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市級科技計劃項目中70%以上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類項目由企業承擔。跟蹤評估獲得省級以上成果獎和專利獎的科技成果,對預期能產生良好經濟效益的給予項目支持。鼓勵支持高校院所面向企業選派“科技專員”,帶技術、帶項目助力企業創新發展。(市科技局) 16 支持人才培訓教育基地建設。 新獲批的國家級繼續教育基地給予100萬元資金扶持。支持科研院所和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科技創新平臺(基地),對新獲批的國家級、省級創新平臺(基地)給予市級計劃項目定向支持。新認定的市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1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新認定的省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15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新認定的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給予300-700萬元的一次性獎補。(市人社局、市科技局) 三 人才使用方面 17 賦予科技領軍人才科研自主權。 傾斜一定比例市級科技項目計劃,擇優扶持一批現代農業、育種制種、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科技領軍人才,采取“一人一策”方式配置人才清單、保障清單,賦予其創新資源配置、科研團隊組建、經費支配等自主權限,允許在不改變研究方向、不降低考核指標的前提下,中途調整優化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市科技局) 18 保障科研人員潛心研究。 主管部門和用人單位不得要求科研人員參加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和列席接待性會議,保證科研崗位科技人才參與非學術性事務性活動每周不超過1天、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時間不少于4/5用于科研。行政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得借調一線科研人員從事非科研工作。(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19 簡化科研項目管理。 科研項目組織單位不得要求科研人員重復填表、報送材料,嚴格執行申報立項、過程管理、評估驗收等環節“最多填一次”要求,對非重點項目“最多查一次”,自由探索類基礎研究項目和實施周期3年(不含)以下的項目,一般不開展過程性檢查。(市科技局) 20 支持人才服務基層。 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通過項目合作、短期工作、專家服務、兼職等多種形式到基層開展服務活動,在基層服務時間累計超過半年的視為基層工作服務經歷,作為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評先評優的重要參考。(市人社局) 21 拓寬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渠道。 事業單位科研人員(指科研院所專業技術人員和農業農村局、林業和草原局、畜牧獸醫局、水務局下屬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經所在單位同意,可離崗(在職)創辦企業、兼職創新、選派到企業工作或參與項目合作,離崗期間編制、人事關系和崗位等級予以保留,取得的合法報酬歸個人,涉及事業單位知識產權、科研成果的可事先訂立協議,明確權益分配比例。(市人社局) 22 支持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 接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積極推進“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梯次培育計劃,按照就高不重復原則,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10萬元資金獎勵,重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一次性給予5萬元獎勵,新認定省級科技創新型企業一次性給予3萬元獎勵。(市科技局) 23 實行“人才服務卡”制度。 積極為符合條件的高層次人才申領頒發“隴原人才服務卡”,全面推行“金張掖人才服務卡”制度,為優秀人才提供戶籍辦理、社保就醫、旅游優惠、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專項服務。(市委組織部) 四 經費管理方面 24 簡化科研項目資金預算編制。 嚴格落實省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管理制度,直接費用中除50萬元及以上的設備費外,其他費用只需提供基本測算說明,無需提供明細。間接費用實行總額控制,只需編制簡要的預算說明,具體金額按扣除設備費后相應比例核算。5萬元及以下的市級科技計劃項目資金不進行預算編制。(市科技局、市財政局) 25 下放科研項目預算調劑自主權。 在項目總預算不變的情況下,項目負責人可根據科研活動實際需要,自主調劑除設備費外的其他費用,設備費預算調劑由項目承擔單位負責,項目管理部門不再審批預算調整。(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6 擴大項目經費包干制范圍。 開展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經費使用“包干制”試點,在符合項目管理要求的前提下,不設科目比例限制,減輕科研人員事務性負擔,由項目承擔單位自行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7 擴大項目單位經費分配自主權。 省級科技計劃項目承擔單位可將間接費用全部用于績效支出,并向創新績效突出的團隊和個人傾斜?蒲薪涃M中不限定勞務費比例,可從中開支“五險一金”?蒲袉挝豢蓮幕究蒲袠I務費等穩定支持科研經費中提取10-20%作為獎勵經費,在績效工資總量內自主分配使用。(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8 優化科研儀器設備采購流程。 科研院所使用市級科研項目經費采購科研儀器設備,可自行組織或委托機構采購。對首購首用重大創新產品,可按實際需要組織采購。(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29 提高項目資金撥付使用靈活度。 優化科研項目經費撥付機制,按照“前期引資、中期跟進、后期獎補”的方式,合理確定經費撥付計劃。在研項目年度剩余資金可結轉下一年度繼續使用。項目完成任務目標并通過綜合評價驗收后,已撥付項目承擔單位的結余資金可留歸用于科研活動支出。(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30 下放橫向項目經費使用自主權。 項目承擔單位取得的橫向經費按照委托方要求或合同約定管理使用,項目結余經費由項目團隊自主分配使用。(市財政局、市科技局) 五 績效工資方面 31 下放事業單位績效工資審核分配權限。 市、縣區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權限和績效工資高出部分審核權限下放至主管部門,績效工資總量審核權限和分配權限下放至事業單位,由事業單位自主確定分配方式、基礎性和獎勵性績效工資構成比例以及分配范圍、考核項目和發放標準。(市人社局) 32 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 科研人員享有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長期使用權和轉化收益權?萍汲晒D移轉化凈收入中用于獎勵個人和團隊的比例不低于總額的70%,獎勵青年科技人才的比例原則上不低于獎勵總額的30%。(市科技局) 六 編制使用方面 33 放寬引才用編限制 科研院所及其他專業技術型事業單位在各自空編范圍內引進博士或具有高級職稱的高層次人才,不受預留空編要求和自然減員數限制。(市委編辦) 34 保障引才用編需求。 盤活用好“人才編制池”編制,科研院所及其他專業技術型事業單位從市外(含中央、省屬駐張企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以及引進個別急需緊缺人才的,單位滿編情況下,可優先使用“人才編制池”編制,待用人單位騰出空編后,相應空編返還“人才編制池”。(市委編辦) 35 加大備案管理力度。 實行編制備案管理的培黎職業學院、公立醫院可在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人員編制總量內自主招聘、引進所需人才,實行人員先補充后備案。根據省上出臺的在高等院校、公立醫院實行人員總量控制備案管理的意見,納入總量控制備案管理的人員享受與在編人員同等的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基本待遇,在崗位聘用、收入分配、職稱評聘、管理使用方面與在編人員同等對待。(市委編辦、市人社局) 七 職稱評審方面 36 破除“四唯”評價傾向。 堅決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四唯”現象?萍柬椖坑媱、人才計劃評審中不把成果完成人的職稱、學歷、頭銜、獲獎情況等作為主要依據。薪酬待遇、職稱評審、職務晉升、表彰獎勵等不簡單與人才稱號、學術頭銜直接掛鉤。(市人社局) 37 放寬職稱評審限制條件。 職稱評定中對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不作硬性要求,推薦評審中小學教師、衛生系列正高級職稱的,不將核心期刊論文作為限制條件。(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健康委) 38 分層下放職稱評審權限。 全市各系列(專業)中級職稱評審權全部下放到符合條件的縣區人社局和市直有關部門。除以考代評的系列(專業)外,初級職稱全部由用人單位(無人事管理權的由主管部門)考核認定,不再由評委會評審。符合條件的三級醫院(含中醫醫院)可試點開展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自主評審。(市人社局、市衛生健康委) 39 拓寬基層人才職稱晉升通道。 縣以下基層專業技術人才可自主選擇全省有效或基層有效的職稱評審標準(條件)評定高級職稱,實現職稱晉升“雙通道”。對基層有效高級職稱實行單獨分組、單獨評審,取得的職稱在全省基層范圍有效。(市人社局) 40 放寬基層人才職稱評聘崗位限制。 鄉村工作滿20年以上評聘中級職稱,以及鄉村工作滿30年以上評聘高級職稱的專業技術人才,不受本單位崗位結構比例限制,在專業技術崗位結構比例外單列。(市人社局) 41 特殊人才職稱直評。 對于在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發明和知識產權轉化、原創精品論文等方面取得突出業績、做出重大貢獻的專業技術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達到相應條件的可按特殊人才直接申報評定高級職稱,專項下達崗位聘用指標。(市人社局) 42 職業資格與職稱資格對應認定。 專業技術人才參加全國統一考試取得有關職業資格且符合條件的,可直接認定為相應層級職稱資格,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崗位和相關任職條件聘用(任),并作為申報高一級職稱的依據。職業資格證書實行一證兩用,無需換發職稱證書。(市人社局) 43 貫通技術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 高技能人才在參加職業資格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評價)的同時,可參加工程、農業、工藝美術、文物博物、實驗技術、藝術、體育、技工院校教師等系列(專業)的職稱評審,不將學歷、論文、外語、計算機等作為評審的限制性條件。符合條件的專業技術人才,可申請相應職業(工種)的職業技能評價。(市人社局) 八 崗位聘用方面 44 全面落實人員聘用自主權。 在市人社局核準的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內,由縣區人社局和市直主管部門指導事業單位自主制定崗位設置方案和管理辦法,在崗位有空缺的條件下自主認定崗位等級,自主擇優聘用人員。聘用結果報同級人社部門備案(專業技術四級崗位聘用結果須報市人社局備案)。(市人社局) 45 優化事業單位崗位結構比例。 對專業技術正高級崗位占高級崗位比例低于10%的,可最高提高到10%。工勤技能二級及以上崗位比例在現有基礎上提高2%,由縣區人社部門、市直主管部門統籌管理使用。在現聘崗位達到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3年的工勤技能人員(男滿57周歲、女滿47周歲),取得高一級任職資格,且近3年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等次,尚未聘用的, 可不占本單位崗位數額,直接聘用。(市人社局) 46 高層次人才崗位單列管理。 對持有“隴原人才服務卡”的 A類和B類人才、在管理崗位兼任專業技術崗位的C類人才,取得全省特殊人才高級職稱資格的專業技術人才單列管理。(市人社局) 47 特設引進人才崗位。 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沒有相應空缺崗位的,經主管部門核準,可按規定申請設置特設崗位,不受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等級限制。(市人社局) |